访

全国免费热线

4000-880-515

首页> 会员特权 >

返回首页【区域研究】贵州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8)

2018-12-21  润石财富


经济实力:贵州省连接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战略支持,全省经济处于快速赶超阶段,后发优势显著,但由于历史上属传统农业省份,工业基础较为单薄,目前经济体量在全国占比仍相对较小。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万亿元和1.04万亿元,处于各省市下游;同比分别增长10.2%和9.0%,分别高于全国水平3.3和2.3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增速居全国首位。2017年以来,贵州省工业体系随供给侧改革推进而进一步优化,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继续超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保持第一支柱产业地位,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但规模仍较小,产业结构仍具有较大调整空间。经济动力上,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增速仍高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其中基建领域投资占比保持在40%以上。未来,贵州省仍将继续对接“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投资需求大,全省经济发展享有较大的政策红利和外部支持,区域发展前景看好。

从下辖各州市情况看,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贵阳市和遵义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在省内的领先地位稳固,2017年两市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96亿元和2748.59亿元;以毕节市、六盘水市为代表的毕水兴经济区以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较好,但也面临转型升级压力,2017年两市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1.61亿元和1461.71亿元。上述四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占全省各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的比重在65%以上。其余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中黔南州和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千亿,黔东南州、铜仁市和安顺市地区生产总值在8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从增长看,2017年除黔东南州因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以至经济增速较上年大幅降低8.1个百分点至5.2%外,其余州市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处于11.1%(六盘水市)至12.5%(黔西南州)之间。2018年前三季度,各州市经济增速均较上年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黔东南州和六盘水市经济增速低于全省水平(9%),黔东南州延续上年低速增长态势,经济增速继续下行1.6个百分点至3.6%;六盘水市经济增速较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至7.8%,在各州市中下降幅度最大;其余州市经济增速保持在全省水平之上。

财政实力: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3.84亿元和131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8.4%,税收比率保持在70%以上;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61.16亿元和808.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和45.1%,主要为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此外,2017年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占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分别为33.47%和25.25%,是全省财力的重要构成,持续体现了贵州省自2015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来较大的债务融资规模和中央财政持续增长的上级补助支持。

从下辖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看,2017年贵阳、遵义和六盘水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分列前三位,分别为377.85亿元、216.39亿元和138.62亿元;黔东南、安顺和铜仁三州市分别以86.56亿元、76.24亿元和65.64亿元排名垫后。从增长看,2017年除黔东南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1.79%外,其余各州市均较上年有所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遵义市和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在10%以上,分列前两位;黔东南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延续了上年的大幅下降趋势(-22.1%);其余州市呈不同程度增长,增幅在0.5%-8.1%之间。从自给情况看,除贵阳市外,其余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在50%以下,各州市均需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平衡资金缺口。

从下辖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看,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构成,受当地土地出让行情影响较大。2017年,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变动差异明显,贵阳、黔西南和遵义三州市呈大幅增长态势,而六盘水、黔东南和铜仁三州市呈大幅下降态势,规模上仍以贵阳市和遵义市为先。2018年前三季度,各州市土地出让总价合计为上年全年水平的98.20%,总体延续了上年的热度,土地出让实现情况较好,但各州市出让行情分化仍较明显,其中黔西南、六盘水、安顺和遵义四州市出让总价已超过上年全年水平,毕节、铜仁和黔东南三州市出让总价不足上年的65%。

债务状况: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债务管控措施持续加强,2017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为8607.15亿元,较上年末略有下降,在财政部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9276.5亿元以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当年末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33倍,位列全国31个省市该指标降序排列第2位。

2017年末,贵州省下辖各州市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在3.74倍以上,均已积累了相对较大的政府债务规模,其中贵阳市和遵义市债务规模超千亿,分列前两位。从各州市城投企业债务看,2017年末全省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主要集中于省本级、贵阳市和遵义市,三者带息债务合计占比超过全省的70%,当年末各州市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均在4倍以上。

一、贵州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贵州省经济实力分析

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省经济体量在全国的占比仍相对较小,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经济增速已连续七年居全国前三。同期工业体系随供给侧改革推进而逐步调整优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依旧强劲,但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仍具有较大调整空间。未来贵州省仍将继续对接“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前景仍较好。

2017年以来,贵州省经济体量在全国的占比仍相对较小,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和西部省份,居全国前列,后发优势继续凸显。2017年,贵州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25位;同比增速为10.2%,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3.3个百分点,位列全国首位。

从产业结构看,贵州省二、三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形成合力驱动经济快速增长。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4.9:40.2:44.9,二、三产业占比较上年均略有提升;同期三次产业增速分别为6.7%、10.1%和11.5%,二、三产业保持同步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第二产业增速近五年来逐年放缓,但仍延续了较快速的增势,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且行业结构逐渐调整优化。根据2017年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统计报告,2017年制造业作为全省工业经济第一引擎的地位继续巩固[1];轻工业在酒、医药等行业引领下快速增长[2],增速显著高于重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行业贡献率显著下降。

从规模以上工业的细分行业看,2017年,贵州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4.80亿元,同比增长9.5%,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在200亿元以上的主要行业包括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烟草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62%。主要行业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20.84%,增速为12.8%,自2015年首次超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成为第一支柱行业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速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重为18.06%,增速为-4.9%,较上年继续下降4.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重为10.69%,增速为13.0%,较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增加值比重为6.69%,增速为2.0%,扭转了前两年持续负增长态势,较上年提升10.9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比重为8.33%,增速为6.5%,较上年回落11.8个百分点,增加值规模自2016年以来保持在四大传统行业[3]中的烟草制造业之上。此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省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48.86亿元,较上年增长39.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86.3%和21.3%,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发展潜力大,但新兴产业规模仍相对较小,增加值比重合计为8.1%。

随着农业加工、城镇建设、休闲旅游等的融合发展,贵州省服务业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为6080.42亿元,同比增长11.5%,与上年持平,高出全国水平3.5个百分点。总量增长的同时,行业结构也呈优化态势,在贵州省政府陆续出台促进大数据服务、旅游、商贸物流、养老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背景下,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下降。2017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共计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38.2%,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从行业总量看,非营利性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行业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较为突出,分别为24.2%、18.2%、17.6%、13.4%和13.0%;从行业增速看,服务业七个主要行业中四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较上年增长20.9%、13.4%和10.6%,超过当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此外,房地产业方面,2017年贵州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屋施工面积均扭转上年负增长态势,实现小幅增长,但房屋竣工面积仍呈较大幅度下降态势,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至38.4%;同年房屋销售面积较上年增长13.0%至4696.90万平方米,增幅较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国发[2012]2号文件[4]对贵州省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提出了指导目标,为进一步发挥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功能,改善交通不便的历史桎梏,同时推进工业强省战略,2012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速,其中基建领域投资占比在40%左右,远超全国水平。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0.1%,近五年来增速逐年下滑,但仍保持在高水平。按重点领域分,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6757.29亿元、2537.49亿元和2201.0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4%、16%和14%,同比分别增长25.5%、5.2%和2.4%。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增速较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仍保持在高增长水平;工业投资增速继续下降6.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上年的负增长转正(上年为-2.5%)。

贵州省山地和丘陵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在90%以上,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特殊的地理条件一直以来阻碍了贵州省交通及经济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大额投入,“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以及每个州市有一个机场,建成开通了贵广、沪昆高铁。2017年,全省完成公路运输投资1882.39亿元,同比增长13.2%,约占全省投资的12%;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0公里,截至2017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833公里,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规划里程10096公里的57.78%,“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交通建设仍有很大的投资需求,预计将继续带动基建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消费方面,随着近年来贵州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同步提高,消费总量逐年上升。2015-2017年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46万元增至2.9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69万元增至2.0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283.02亿元增至4154.00亿元。2017年,贵州省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2147.30亿元,同比增长12.5%,占比为51.69%。其中,汽车类商品,粮油、食品类以及烟酒类占有重要份额,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对外贸易方面,2016年8月,贵州省获批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贵州省正着力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017年贵州省进出口贸易回暖,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较上年增长46.2%至549.03亿元,其中出口总额较上年增长24.9%至390.17亿元。从主要产品看,2017年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323.76亿元,增长1.2倍,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9%。2017年贵州省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上年提升0.84个百分点至4.05%,整体经济外向度仍不高。

金融环境方面,根据贵州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2017年末,贵州省金融机构本外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10万亿元和2.0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6.8%,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为4161.5亿元,同比少增165.9亿元。信贷结构上,对民生领域、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涉农、小微企业和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0.4%、20.5%、28.8%和43.5%;水利环境、租赁商务、卫生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9.1%、63.4%和23.2%。2017年全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4572%,较上年下降22个基点。

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万亿元,同比增速为9.0%,高于全国水平2.3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62.96亿元、3941.67亿元和4896.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9.1%和9.7%,二、三产仍保持较高增速。同期,全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3个百分点,传统行业增长稳定,新兴产业仍延续较快增长态势。投资和消费方面,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3%,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0.9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保持高占比和高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6.12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高于全国水平0.8个百分点。

2017年以来,贵州省继续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同时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战略,积极培育地区增长极,促使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目前,贵州省积极主动对接“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整体看,贵州省经济发展享有较大的政策红利和外部支持,但政策实际落地情况以及中央财政支持的力度和持续性需持续关注。

(二)贵州省财政实力分析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上级政府的持续大力支持,贵州省财政平衡能力较强。持续稳定的中央转移支付大幅增强了全省的财政保障能力,较好地满足了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支出需求。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相对平稳,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保持较大增幅,但财政平衡对中央转移支付和债务收入存有较大依赖,自给率仍偏低。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上级政府的持续大力支持,近年来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保持增长态势,但主要由于债务收入规模下降,2017年全省财政收入合计较上年略降0.55%至8339.7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占比为74.69%,近三年均保持在75%左右,财力结构较为稳健。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中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占比最高,是全省财政收入合计的重要构成,2017年占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分别为32.96%和13.88%,合计占比为46.84%,持续体现了贵州省自2015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来较大的债务融资规模和中央财政大力度的补助支持。同期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占比为24.64%,近三年维持在23%左右,主要构成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

从省本级财力看,2015-2017年贵州省本级财政收入合计分别为1302.21亿元、1494.01亿元和1358.36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分别为17.03%、17.82%和16.29%。其中,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占比保持在90%左右,是省本级财力的最主要来源,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为主要构成。

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处于中下游,2017年降序排列为第25位,较上年下降4位,当年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3.84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7.2%,增幅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2017年税收比率[5]为73.10%。分税种看,全省税收收入以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耕地占用税为主,2017年上述四项税种合计实现税收收入717.50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60.82%。2017年,贵州省实现非税收入434.11亿元,较上年略有下降,主要由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专项收入及罚没收入等构成,当年上述四项合计实现收入348.77亿元,占非税收入的比重为80.34%。

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涉及教育、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一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近年来全省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增长较快。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612.52亿元,同比增长8.2%。同期,全省九项民生类重点支出[6]为3246.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0.39%,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相较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支出压力较大,同期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7]为34.99%,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考虑到中央持续增长的转移支付支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整体平衡情况较好。

贵州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构成,且两者来源主要集中于市县级政府,近三年受房地产及土地市场行情变化以及11项政府性基金科目转列的影响较大。2017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61.16亿元,按绝对数计算同比增长34.33%,主要系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大幅增长所致,当年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896.19亿元,按绝对数计算同比增长63.81%。和收入结构相对应,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主要集中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相关支出,主要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和城市建设支出等,2017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878.71亿元,按绝对数计算同比增长15.26%。总体看,贵州省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支受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影响较大,但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支平衡对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地方政府自身产生的基金收入基本可覆盖其支出,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为109.38%。

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311.3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为966.09亿元,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企业效益改善以及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带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同比增长21.2%、31.6%和57.4%,增长幅度较大;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2.8%。同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916.46亿元,同比增长8.4%。政府性基金收支方面,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完成808.81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完成752.90亿元,同比增长45.4%;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完成633.45亿元,同比增长32.0%。

二、下辖各州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贵州省下辖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铜仁和毕节六个地级市,以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三个民族自治州。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区域发展规划是以城镇化战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以贵阳(含贵安新区)为省域发展主核,积极培育黔中城市群,着力打造贵阳-安顺和遵义两个都市圈,加快建设以六盘水、毕节、铜仁、凯里、都匀、兴义[8]等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六个城镇组群,积极培育盘县、德江等重要节点城市和一批重点镇,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目前,贵州省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经济区、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经济协作区、能源矿产资源集聚的毕水兴经济区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三州经济带的区域发展格局。其中,以贵阳-安顺为核心,以遵义、毕节、都匀、凯里等城市为支撑的黔中经济区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中心。

(一)下辖各州市经济实力分析

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省下辖各州市经济实力差异仍较为显著,其中,黔中经济区的中心贵阳市、黔北经济协作区的中心遵义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在省内的领先地位较为稳固;以毕节市、六盘水市为代表的毕水兴经济区以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较好,但也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其余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从经济规模看,贵州省内各州市经济实力差异较为明显。2017年,省会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37.96亿元,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排名次之的遵义、毕节和六盘水三市GDP分别为2748.59亿元、1841.61亿元和1461.71亿元;以上四个地市的GDP合计占全省各州市GDP合计的比重在60%以上。同期,黔南州和黔西南州GDP分别为1160.59亿元和1067.60亿元,黔西南州GDP首次突破千亿;黔东南州、铜仁市和安顺市GDP在8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

从上述各州市的经济发展特色看,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的集聚区,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和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正着力于打造大数据、大健康产业高地;六盘水市是省内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当地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产业、矿山机械制造业、物流业等的竞争力较强;遵义市是新型工业城市、红色旅游文化城市和黔川渝交界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优势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特色食品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以上三个地市的工业经济相对发达。此外,安顺市在贵阳市的辐射带动下,重点发展旅游业和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业等,是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贵州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都匀、凯里、兴义具有苗、侗、布依等民族特色,有利于发展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特色加工等业务,同时也具有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潜力。

从经济增速看,2017年,除黔东南州外,贵州省其他州市GDP增速均在11%以上,处于11.1%(六盘水市)至12.5%(黔西南州)之间;相较上年,除黔西南州GDP增速提升0.2个百分点外,其他州市GDP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黔东南州GDP增速大幅降低8.1个百分点至5.2%,其他州市降幅在0.1(含)-0.9(含)个百分点之间。

从人均经济指标看,贵州省下辖9个州市中贵阳、六盘水和遵义三市的人均GDP高于全省水平(3.80万元),分别为7.45万元、5.01万元和4.41万元,其余州市的人均GDP均低于全省水平,在2.77万元至3.75万元之间,为全国水平的0.46倍至0.63倍。各州市中仅贵阳市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5.97万元),为全国人均GDP的1.25倍。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省内发展较不均衡,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部分地区相较全国经济发展水平仍欠发达,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区域。

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看,除黔东南州外,2017年,投资仍是拉动各州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次之;当年各州市投资增速均远高于消费增速,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继续凸显,各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为12.1%,两者均保持较高增速。

投资方面,贵州和遵义两市保持了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投资规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850.60亿元和2523.62亿元,毕节、六盘水、黔南和铜仁市四州市投资规模在1000-2000亿元之间,黔西南、安顺、黔东南三州市投资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增速上,除黔东南州外,其余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增速在18%-23%之间。从黔东南州投资情况看,2017年,黔东南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较上年大幅下降15.9个百分点至0.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85.99亿元,同比下降34.0%;房地产开发投资90.20亿元,同比下降35.7%;分行业看,除教育,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长外,其余各行业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消费方面,2017年贵州省各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持续增长,增速均在11%以上。其中贵阳市和遵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335.28亿元和811.69亿元,两者合计占各州市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此外,除安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0亿元以下(197.11亿元)外,其余州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在200-400亿元之间。

进出口方面,规模上,贵阳市和遵义市分别以29.92亿美元和11.59亿美元位列全省前两位,其余州市当年进出口总额均不超过3.5亿美元,整体看进出口总额规模较小,经济外向度低。增速上,2017年各州市普遍扭转上年负增长态势,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各州市GDP增速均较上年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黔东南州和六盘水市GDP增速低于全省水平(9%),黔东南州GDP延续上年低速增长态势,增速继续下降1.6个百分点至3.6%;六盘水市GDP增速较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至7.8%,在各州市中下降幅度最大;其余州市增速保持在全省水平之上。从规模看,因黔东南州GDP增速持续下降,2018年前三季度经济规模较上年下降1位至第8位,被铜仁市超越,其他州市GDP排序保持不变,贵阳市和遵义市经济总量仍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二)下辖各州市财政实力分析

1
 
下辖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贵州省下辖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差异较为显著。2017年,贵阳市和遵义市在一般公共预算规模上仍具备领先优势,黔东南、安顺和铜仁三州市仍排名垫后;同年除黔东南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大幅下降外,其余各州市均较上年有所增长。自给情况方面,除贵阳市以外的其他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在50%以下,各州市均需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平衡资金缺口。

2017年,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77.85亿元,收入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排名次之的遵义市和六盘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16.39亿元和138.62亿元;黔东南州、安顺市和铜仁市分别以86.56亿元、76.24亿元和65.64亿元排名垫后;其余州市(毕节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110亿元至125亿元之间,收入水平较均衡。从增长看,2017年,除黔东南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大幅下降外,其余各州市均较上年有所增长。黔东南州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1.79%,减收24.1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9%,非税收入同比下降27%。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2017年,除黔东南州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占比较高,税收比率为64.80%外,其余州市税收比率均在70%-80%之间,收入质量较好。从税收情况看,2017年贵阳、遵义和六盘水三市税收收入分别为296.48亿元、168.04亿元和104.27亿元,其余州市税收收入均在百亿元以下,处于45亿元至95亿元之间。

从一般公共预算自给情况看,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最高,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64.87%,排名次之的为六盘水市,为47.43%,其余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在35%以下,其中铜仁市排名末位,为16.41%,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均需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平衡资金缺口。2017年除六盘水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上年略有提升外,其余各州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黔东南州和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别下降7.78个百分点和4.8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其余州市下降幅度在1-3个百分点之间。

2018年前三季度,贵阳市和遵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303.37亿元和191.81亿元,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安顺、黔东南和铜仁三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57.41亿元、56.77亿元和56.28亿元,排名末三位。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看,同期贵州省各州市差异较大,遵义市和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增速在10%以上,分别为15.5%和10.2%,分列前两位;黔东南州一般公共预算增速为-22.1%,延续了上年的大幅下降趋势;其余州市呈不同程度增长,增速在0.5%-8.1%之间。

2
 
下辖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

贵州省下辖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构成,受当地土地出让行情影响较大。2017年,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变动差异明显,贵阳、黔西南和遵义三州市呈大幅增长态势,而六盘水、黔东南和铜仁三州市呈大幅下降态势,规模上仍以贵阳市和遵义市为先。2018年前三季度,各州市土地出让总价合计为上年全年水平的98.20%,总体延续了上年的热度,土地出让实现情况较好,但各州市出让行情分化仍较明显,其中黔西南、六盘水、安顺和遵义四州市出让总价已超过上年全年水平,毕节、铜仁和黔东南三州市出让总价不足上年的65%。

2017年,贵州省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的变化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区域分化明显。其中,贵阳、黔西南和遵义三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大幅增长,分别是上年的2.16倍、1.86倍和1.81倍;六盘水、黔东南和铜仁三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大幅下降,分别是上年的0.80倍、0.75倍和0.74倍。从规模看,2017年贵阳市和遵义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270.46亿元和180.24亿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次为黔南州(104.97亿元)和毕节市(103.68亿元);其余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相对小,处于40-65亿元之间。

贵州省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构成,受区域房地产市场及土地出让情况影响较大。从2017年贵州省各州市房地产投资增速看,各州市增速两极分化显著,且普遍较上年发生较大变动。遵义、黔西南、黔南、黔东南四州市增速为负,其中,黔东南州下降幅度最大,增速为-35.7%(2016年增速为13.3%);其次为黔南州,增速为-27.4%,降幅较上年扩大7.7个百分点;再次为黔西南州,增速为-4.9%(2016年增速为40.0%);遵义市降幅最小,增速为-1.9%(2016年增速为2.5%)。其余州市房地产投资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安顺市增幅最大,为25.2%,增幅较上年提升19.6个百分点;其次为毕节市和六盘水市,增速分别为18.5%和14.0%(2016年分别为16.3%和-11.0%)。

从贵州省各州市土地出让总价看,2017年贵阳市和遵义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土地市场热度相对较高,土地出让总价规模分别为305.82亿元和136.75亿元,位列前两位,同比分别增长176.04%和54.68%。2017年其余州市土地出让总价规模均在百亿以下,且差异较大,其中黔南(92.20亿元)、毕节(77.82亿元)和铜仁(52.20亿元)三州市土地出让总价在50亿元以上;黔东南、六盘水、黔西南和安顺四州市土地出让总价在30亿元以下,其中安顺、黔东南和六盘水三州市土地出让总价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六盘水市降幅最大,为54.13%;黔西南州和安顺市土地出让总价规模排名最末,分别为19.98亿元和19.73亿元。

从贵州省各州市土地出让均价看,2017年,贵阳市土地出让均价最高,为2025.38元/平方米,且近三年呈逐年上涨态势,较上年涨幅为64.67%;毕节、六盘水、遵义和黔南四州市土地出让均价在1000-1300元/平方米之间,其中毕节、遵义和黔南三州市呈波动上涨态势,六盘水市呈逐年下跌态势,2017年降幅为10.41%;黔东南、铜仁、黔西南和安顺四州市土地出让均价在600-850元/平方米之间,其中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分别较上年上涨16.21%和17.60%,铜仁市和安顺市分别较上年下跌0.14%和31.48%。

从地方财力的稳定性看,2017年铜仁、黔南、毕节、遵义和安顺五个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相对较高,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在80%-100%之间;其余州市该比率均在75%以下,其中黔东南州和六盘水市该比率在50%以下,分别为46.68%和36.7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贡献度不高。

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各州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未完全披露,根据中指指数,当期各州市土地出让总价合计为741.24亿元,集中于贵阳市和遵义市,两市土地出让总价占比分别为35.07%和22.06%;其次为黔西南州,占比为11.89%;其余6个州市占比均在10%以下,合计占比为30.98%,其中铜仁市和黔东南州土地出让总价占比仅为3.59%和1.90%,区域分化明显。相较上年,2018年前三季度各州市土地出让总价与2017年土地出让总价的比率为98.20%,已接近上年全年水平。其中,黔西南、六盘水、安顺和遵义四州市该比率最高,分别为441.13%、160.37%、154.18%和119.60%,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次为贵阳市(85.00%)和毕节市(83.50%);其余三州市该比率在65%以下,铜仁市最低,为50.96%。整体看,2018年以来各州市土地出让行情分化较大,但总体延续了上年的热度,出让总价实现情况较好,但考虑到2018年下半年以来房企融资环境趋紧及在政府隐性债务清查背景下棚改的推进及融资政策存在调整可能,未来土地市场行情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三、贵州省及下辖各州市债务状况分析

(一)贵州省政府债务状况分析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持续投入,贵州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政府债务,债务规模及债务压力等方面相对处于高水平。但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债务管控措施持续加强,2017年债务规模持续略有下降且控制在财政部下达的债务限额之内。

由于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持续投入,贵州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政府债务,但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债务管控措施持续加强,近年来债务规模略有下降且控制在财政部下达的债务限额之内。截至2017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为8607.15亿元,较上年末略有下降,在财政部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9276.5亿元以内,其中一般债务5113.68亿元、专项债务3493.47亿元。

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17年末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33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降序排列第2位。2017年,贵州省一般债务余额市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17倍,专项债务余额是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3.63倍。

2017年贵州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98.9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70.44亿元、置换债券2028.53亿元。截至2017年末,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中政府债券(含财政部代发)为7155.65亿元。2018年,财政部核定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9361.5亿元,比2017年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9276.5亿元增加85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务限额73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2亿元。鉴于贵州省相对较高的债务水平,新增债券额度规模处于全国已发债省(自治区、市)下游。

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904.34亿元,其中新增债券54.00亿元、置换债券1580.73亿元、再融资债券269.61亿元。截至2018年9月末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券(含财政部代发)余额为8761.99亿元,当年新增债券额度尚有31亿元未使用完毕。

截至2018年10月31日,贵州省存量地方政府债券8787.38亿元,从未来偿债现金流分布看,2018年起偿债现金流出将大幅增加,2019年-2022年间到期规模相对较大。

从已发债城投企业[12]带息债务看,2017年末贵州省内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为9696.25亿元,是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的1.13倍。同年末,贵州省存量城投债券余额为2340.98亿元,占已发债城投企业2017年末带息债务余额的24.14%。

(二)下辖各州市债务状况分析

2017年末,贵州省下辖各州市均已积累了相对较大的政府债务规模,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均在3.74倍以上。当年末贵阳市和遵义市债务规模超千亿,分列前两位。从城投企业债务分布看,2017年末贵州省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主要集中于省本级、贵阳市和遵义市,三者带息债务合计占比超过全省的70%。2017年以来,贵州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中下游,2018年9月末贵州省城投企业存量债券集中于省本级、贵阳市和遵义市,三者存量债券合计超过全省的65%。

从贵州省下辖各州市政府债务规模看,2017年末贵阳市和遵义市债务规模超千亿,分别为2012.41亿元和1394.14亿元,分列前两位;其次为毕节、黔南、铜仁和六盘水四州市,分别为937.78亿元、716.92亿元、641.48亿元和517.82亿元;其余州市债务规模在390-450亿元之间。相较上年末,2017年末除贵阳市政府债务余额小幅增长0.51%外,其余州市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在2%-9%之间[13]。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各州市均已积累了相对较大的债务规模,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在3.74倍以上。

从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情况看,2017年末贵州省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主要集中于省本级、贵阳市和遵义市,三者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分别为4268.45亿元、1419.05亿元和1410.76亿元,分别占全省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的44.02%、14.64%和14.55%,合计占比为73.21%。贵州省其余州市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分布在200-600亿元之间,其中带息债务余额在400亿元以上的州市为六盘水市、黔东南州和毕节市。相较于上年,2017年末除贵阳市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有所下降外,其余州市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黔南州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增幅最大,为90.34%;其次为毕节、六盘水、安顺和遵义四市,分别为32.81%、31.36%、30.90%和28.13%。

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2017年末贵州省下辖州市中遵义、黔东南、安顺和六盘水四州市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相对较大,当年末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均在当地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倍以上。

2017年以来,贵州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中下游,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城投债发行额分别为452.98亿元和163.40亿元,在全国各省市发行规模降序排列中分别位列第16位和第21位。从城投企业存量债券看,2018年9月末贵州省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为2061.63亿元,集中于省本级、贵阳市和遵义市,三者存量城投债券余额分别为771.00亿元、300.00亿元和299.53亿元,分别占全省存量城投债券余额的37.40%、14.55%和14.53%,合计占比为66.48%。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安顺、遵义、黔东南和六盘水四州市存量城投债券余额相对较大,2018年9月末存量城投债券余额分别是当地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56倍、1.38倍、1.20倍和1.08倍;其余州市2018年9月末存量城投债余额小于当地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其中黔西南州和铜仁市存量城投债余额相对较小,分别是当地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56倍和0.55倍。

[1] 2017年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比重为66.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3.8%。

[2] 2017年轻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2.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高于重工业4.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3] 四大传统行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4]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12〕2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贵州省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省发展,是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5] 税收比率=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

[6] 包括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支出。

[7] 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

[8] 凯里、都匀、兴义分别为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黔西南州的行政中心城市。

[9] 黔东南州公开披露的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不含农户,下同。

[10] 图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列示,相关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作相应扣除。

[11] 图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列示,相关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作相应扣除。

[12] 此处已发债城投企业指截至2018年9月末已发债且在公开渠道可查询到2017年末有息债务数据的企业,下同。

[13] 此处未考虑毕节市,毕节市2016年末债务余额未披露。


返回首页

相关

财富热线  4000-880-515
姓名
电话
提交咨询

X

请留下您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姓名
电话

或直接拨打
4000-8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