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全国免费热线

4000-880-515

首页> 会员特权 >

返回首页【区域研究】广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8)

2018-12-26  润石财富


经济实力: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领先,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历经产业转型阵痛之后,经济已呈现高质量发展,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2017年广东省实现GDP 8.99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0.87%,同比增速为7.5%,与上年持平,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2018年1-9月,广东省实现GDP 7.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2018年以来,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但增速均有所回落。由于地缘优势以及政策加持,广东省经济外向度高,但受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影响,未来地区外贸增长承受一定压力。广东省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广东省经济发展创造新契机,区域发展潜力可期。

广东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在经济体量及发展质量方面均表现不俗,2017年实现GDP 2.24万亿元,首次超过省会广州(2.15万亿)。佛莞两市2017年GDP分别为0.95万亿元、0.76万亿元,虽无法与广州相提并论,但经济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余地市。惠州、中山、茂名、湛江、江门、珠海等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但2017年湛江、中山经济增速有明显回落,增速均在6.9%以下,珠海、江门、汕头三市增速出现回升,保持在8%以上。汕头、河源、汕尾、揭阳、云浮、梅州等市经济增长仍具有较明显的投资依赖特征,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均超过70%,其中云浮、汕尾、河源等经济规模处于全省尾部,当年仍未突破千亿。

财政实力: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广东省地方综合财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收入规模及质量较为稳健。2017年广东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20.35亿元,较2016年增长9.0%,对全省综合财力贡献最大。当年全省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为9.5%。同时受益于房地产市场景气度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幅明显。2017年广东省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622.32亿元,同比增长45.3%。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56.55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7522.29亿元,同比增长12.1%。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2017年,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序次较上年无重大变化,其中珠海、中山两市收入规模相当,2017年规模排序中珠海市略超中山;中游梯队中,湛江收入较上年出现下降,被梅州赶超。当年受经济下行持续承压、压降非税等影响,湛江、揭阳两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一定下降,其余各地市保持增长,且增幅普遍回升,但深圳市由于产业税收结构相对特殊,受“营改增”减收影响较大,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较高,收入质量较好;2017年由于新增地方债资金安排支出、上年结转支出等因素,当年大部分地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上年有所下降,粤东西北地区财政收支矛盾依旧突出,公共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等转移性依赖较大。

2017年,由于广东省增加建设用地供应量、用地均价上涨等,省内大部分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中山、江门、清远三市基金收入增幅超过200%,云浮、汕尾、梅州增幅在100%以上,深圳、潮州两市增速低于10%,仅东莞因上年基数过高影响,收入规模有一定回落。佛山、珠海两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相对较大,当年两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是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8倍、1.24倍,财力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财力状况易受土地市场行情影响,稳定性欠佳;深圳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财力贡献度最小,2017年仅为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30倍,财力稳健。

债务状况:2017年,由于加大新增债发行规模,广东省政府债务余额有所增长,绝对规模在各省市中排名靠前,但强劲的财力支撑下,全省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当年末,广东省(含深圳)政府债务余额9023.37亿元,位于全国各省市第4位;期末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80倍,位列全国31个省市该指标降序排列第28位。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广东省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省本级,2017年分别为2196.9亿元、1349.6亿元和886.22亿元,其次为东莞、惠州,债务余额分别606.4亿元、530.91亿元,汕尾债务规模最小,为91.73亿元。从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看,2017年末肇庆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当年末债务余额超过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倍;深圳、中山、汕头政府债务偿付压力轻,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能够被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全覆盖,其余各市债务偿付压力尚可,上述比率在100%至260%之间。从城投企业债券发行情况看,广东省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且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以及省本级。截至2018年9月末,全省城投企业债券余额2915.11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中居于第10位,其中广州、深圳、珠海、及省本级城投企业发债余额分别37.5%、18.3%、14.3%和12.9%。综合来看,珠海市城投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其次为广州,其余各市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且目前云浮、潮州无存续城投债。

一、广东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 广东省经济实力分析

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领先,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历经产业转型阵痛之后,经济已呈现高质量发展,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由于地缘优势以及政策加持,广东省经济外向度高,地区外贸形势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中首当其冲,对未来外贸增长带来一定压力。广东省是未来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广东省经济发展创造新契机,区域发展潜力可期。

广东省地处欧亚大陆季风农业区的最南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既能汲取农耕文明的养分,也能拥抱海洋的馈赠。省内有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河流以及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两大平原,是大陆型中国的天然海洋门户。同时,由于地接南海,广东省在国防上亦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在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广东省依托资源优势及政策红利,近四十年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体量连续29年稳居全国首位。2017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9万亿元,超过经济规模第二的江苏省0.398万亿元。

从经济和人口密度看,广东省行政区划土地面积占比全国的比重仅为1.87%,但得益于集约式发展和高密度的城市开发模式,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对全国的贡献度和人口吸附能力均表现优异。2017年,广东省GDP占全国的比重为10.87%,年末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8.03%,上述两项指标均在各省市中居于首位,且较2016年均有所提升。

从经济增速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广东省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金融风暴席卷之后,广东省率先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由粤东西北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珠三角地区产业进入门槛,加快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2009年以来广东省经济增速总体逐步下探,进入至中高速通道,但是始终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017年,广东省经济增速为7.5%,与2016年持平。

1988 ~2007年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广东省经济高速发展,快速赶超江苏省,且差距不断拉大。2008~2015年间,广东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经济增速换发展质量,而这一期间,粤苏两省规模差异不断缩小。经历过转型阵痛之后,广东省经济转型成效日益凸显,2015年以来粤苏两省经济规模差距逐步拉大,且经济增速逆转长达9年的相对落后处境,于2017年首次高于江苏省,呈现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结构的变迁中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广东省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在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贡献,近五年来,全省经济结构转型成果显著,2017年第三产业贡献率为52.8%,已超过第二产业9.9个百分点。此外,广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内部深度调整,现代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上升态势,产业结构更趋高端化。2017年,全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3.1%、19.6%和10.6%。

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看,广东省对外贸易体量一直处于各省市之首,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作用相对较大,但近年来受不利环境影响,净出口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减弱,但相较其他省份仍处于高水平。2016年,广东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为6.58%,苏浙两省该占比分别为6.57%、6.16%,均显著高于全国均值(2.18%)。2017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增速转负为正,当年同比增长8.0%,增速较2016年提升8.8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为17.4%,仅次于对香港地区的出口额。

近年来,最终消费支出对广东省GDP贡献水平保持在50%左右,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在42%左右,与全国均值相近。2017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增速仍稳中趋缓,增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看,2017年,广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0万元,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与全国增速相同。当年,全省人均消费支出2.48万元,亦高于全国居民消费支出1.83万元,实际增长4.2%,低于全国实际增速1.2个百分点。由于地区房价高企对消费市场形成挤出效应、以及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导致部分购买力外流等因素,广东居民消费支出及社零增速稳中趋缓。

2017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增速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至13.5%,高于全国增速6.5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2017年以上三者投资额分别为1.03万亿元、1.21万亿元和0.92万亿元,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7.51%、32.22%和24.46%。其中,受益于省内多条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高速公路项目、航空公司飞机购置以及地铁等项目推进等,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创2010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长24.3%,增速较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

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实现GDP为7.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幅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三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5.8%、8.0%。当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10.2%,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全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9%,增速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企业抢出口等因素影响,进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前三季度增速较上半年加快3.2个百分点。总体看,2018年以来,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但增速均有所回落。受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影响,广东省外贸形势不甚乐观。

从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看,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助于广东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以及推进粤港澳深度融合。2017年,广东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为15032.2亿元,同比增长14.9%,其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此外,自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将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共建金融核心圈,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引领区域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与发展动能转换。随着上述战略规划的实施推进,广东省有望形成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有助于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及质量,区域发展潜力可期。

(二)广东省财政实力分析

广东省财力规模稳健,收入质量健康,一般公共预算对全省财力贡献最大。2017年全省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受益于房地产市场景气度高,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增幅明显。广东省省级财力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年亦保持增长态势。

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础,近三年广东省财政收入合计[1]保持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9%。从构成看,广东省地方综合财力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主,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形成重要补充。近三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均在70%以上。同期债务收入占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分别为6.9%、13.7%和6.9%,其中2016年债务收入占比较高,主要是受当年加大置换债券发行力度影响。

从省本级财政收入看,考虑到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债务转贷因素影响,广东省本级可支配财力主要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同时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对省级财力形成一定补充。2017年,广东省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805.34亿元,同比增长13.3%。

与经济规模排序情况相当,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各省区市位居首位,2017年同比增长9.0%,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速为9.5%。从构成看,税收收入仍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4%,较上年略有提升,税收比率[2]在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列中位于第6位。从主体税种看,当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占比分别为41.4%、19.9%和8.5%,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合计占比为12.8%。总体看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性及质量较好。

与收入趋势相一致,近年来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增势,2017年增速为11.8%,增速较上年提升7.0个百分。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集中于教育、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与就业、一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公共安全等重点支出领域,2017年上述六项支出合计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6.7%,各项民生支出得到保障。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东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支出快速增加,全省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保持较高增速,近三年增速分别为52.47%、29.05%和42.67%。从一般公共预算财政平衡能力看,2017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3]为75.28%,仍处于较高水平,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低。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广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主要构成,该部分收入易受区域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2017年,广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5622.3亿元,同比增长45.3%,主要是土地市场成交量增加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大幅增收所致。当年,广东省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11908.32公顷,同比上升27.8%;合同总成交价款4836.53亿元,同比上升47.4%。全省土地出让均价4061.47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5.33%。其中,商服用地出让均价12860.76元/平方米,同比上升33.62%;住宅用地出让均价9028.39元/平方米,同比上升23.83%。从支出方面看,2017年,广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4965.0亿元,同比增长43.4%,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支出的覆盖率为113.2%,基金预算自身平衡程度好。

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56.55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7522.29亿元,同比增长12.1%。当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595.67亿元,同比增长5.9%。

二、下辖各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根据空间布局及区域功能可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其中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九市;粤东(亦称“东翼”)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粤西(亦称“西翼”)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粤北(亦称“山区”)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和云浮。2017年,珠三角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8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79.7%,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且经济增速高于粤东西北地区1.2个百分点。总体看,广东省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珠三角经济发展领先,且率先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粤东西北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经济发展活力有待提升,且珠三角地区至粤西各市以及粤北河源、梅州等市尚未建成高铁,通往粤西方向高速公路通道能力亦明显不足,亦制约着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下辖各市经济实力分析

广东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在经济体量及发展质量方面均表现不俗,并于2017年GDP首次超过省会广州。佛莞两市虽无法与广州相提并论,但经济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余地市。惠州、中山、茂名、湛江、江门、珠海等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但2017年湛江、中山经济增速有明显回落,珠海、江门、汕头三市增速则保持在较高水平。汕头、河源、汕尾、揭阳、云浮、梅州等城市经济增长仍具有较明显的投资依赖特征,其中云浮、汕尾、河源、潮州等经济规模仍未突破千亿。

2017年,广东省下辖各市经济总体均保持中高速增长,但过半数地市经济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从深穗两大巨头看,深圳市经济体量首次超过广州,且两市经济增速差距不断拉大,2017年深圳市经济增速高于广州市1.8个百分点,较上年扩大1.0个百分点,深圳市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高新技术、金融业、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竞争优势显著,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

佛莞经济规模与深穗相比虽望尘莫及,但仍遥遥领先于惠州、中山、茂名、湛江、江门、珠海、汕头、肇庆、揭阳九市,且2017年佛莞两市经济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仍维持在8%以上。在前述九市中,肇庆市金属加工、陶瓷等传统工业受钢铁去产能、国家调整“两废”政策、空气质量综合治理等影响,企业减产或停产,传统支柱产业持续萎缩,新生动力尚未形成,经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阵痛,当年经济亦被汕头赶超。此外,中山、湛江、揭阳三市经济增速同比回落均超过1.0个百分点,而江门、珠海、汕头三市经济增速均较上年有所提高,且在8%以上。

清远、阳江、韶关、梅州经济规模在全省各地市中处于中下游,潮州、河源、汕尾、云浮四市经济规模全省垫底,仍未破千亿。上述八市中除汕尾市经济增速较2016年增加1.1个百分点至8.1%,其余七市经济增速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清远、河源、云浮2017年增速在5.0%~5.6%之间,处于全省尾部,增速回落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

从人均经济指标看,广东省各市共有8个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余13个地市均落后于全国均值,且深穗佛珠四市人均GDP仍超全国水平(5.97万元)的2倍以上。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深穗佛莞珠海中山六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水平(3.30万元),其余15市则低于全省水平,其中河源处于各省市末位。

广东省全省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但各市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距。2017年,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50%,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佛山、揭阳、惠州、潮州、汕头五市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中佛山、揭阳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58.3%和55.4%。中山、珠海、江门三市第二、三产业呈齐头并进格局;此外云浮、湛江、梅州、阳江、茂名、汕尾、肇庆等地市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比大,2017年第一产业占比均约15%~20%之间,远高于全省第一产业占比水平(4.2%)。

从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看,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外向度较高,但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影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减弱甚至呈现一定拖累,消费和投资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从全省范围看,各地市经济增长动能存在差异,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发达城市已率先摆脱投资驱动束缚,消费、金融等业已成为支撑经济的新增长点,而汕头、河源、汕尾、揭阳、云浮、梅州等城市经济增长仍具有较明显的投资依赖特征。

具体来看,2017年,深圳、东莞、广州三市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低于30%,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1.7%)。汕头、河源、汕尾、揭阳、云浮、梅州等市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70%,其中汕头最高达85.4%,地区经济增长仍依赖于投资拉动。从投资增速看,除韶关市投资下滑外,其余各市投资均实现增长,但增速分化大。其中,汕头、梅州、深圳、佛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以上,珠海、河源、汕尾、江门四市投资增速均在1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5%);广州投资增速为5.7%,在当年正增长的20个地市中排名末位。

从投资领域看,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4%),为32.2%。在全省各市方房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以及增速存在较大差异。2017年,中山、广州、深圳、清远、东莞、珠海六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超过40%,其次惠州、佛山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区间在34%-4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肇庆、云浮、潮州、汕尾、茂名、揭阳六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地产投资占比相对较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看,2017年广东省各市投资均实现增长,其中珠海房产开发投资增速垫底,为3.9%,广州、潮州、东莞、中山四市房地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2%)外,其余各市均保持较高增幅,其中揭阳市达104.3%,为各地市之首。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趋势看,2017年各地市呈“11增10减”局面,其中揭阳、肇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94.4个、52.4个百分点,汕尾、珠海则降幅最深,同比回落64.8个、18.4个百分点,其中汕尾降幅较深主要是上年基高所致。

外贸方面,珠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外向度高,进出口总额规模大且对全省外贸贡献度高。从规模看,2017年深圳、东莞、广州三市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41.1%、18.0%和14.3%,居于全省前三位。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五市进出口总额合计占全省的比重为35.9%,其余各市进出口总额相对较小。从进出口总额增速(人民币,下同)来看,2017年全省各市增速差异较大,其中16市保持增长,茂名增速最高,为29.1%;其余五市则呈现负增长,其中梅州、肇庆分别下降13.4%和21.8%。

消费方面,2017年除深圳外,广东省各市消费市场均呈现稳中趋缓态势,且分化显著。其中东莞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云浮、中山分别回落2.8个和2.4个百分点,深圳消费市场表现一枝独秀,当年社零增速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9.1%。当年,13个市消费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0%);7个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数量较上年减少一半。

(二)下辖各市财政实力分析[7]

1
 
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2017年,受经济下行持续承压、压降非税等影响,湛江、揭阳两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一定下降,其余各地市保持增长,且增幅普遍回升,但深圳市由于产业税收结构相对特殊,受“营改增”减收影响较大,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较高,2017年由于新增地方债资金安排支出、上年结转支出等因素,当年大部分地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上年有所下降,粤东西北地区财政收支矛盾依旧突出,公共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等转移性依赖较大。

2017年,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序次较上年无重大变化,其中珠海、中山两市收入规模相当,2017年规模排序中珠海市略超中山;中游梯队中,湛江收入较上年出现下降,被梅州赶超。增速上,21个地市中仅揭阳、湛江两市出现负增长[8],较上年八市负增长的局面显著改善。总体上,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规模和质量上仍存在很大分化。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看,得益于计划单列市特殊财税体制,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广东省各市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2017年为3332.1亿元;其次,广州依托于雄厚的经济基础以1536.7亿元稳居全省各市第二位;佛山、东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超过590亿元,分列第三、第四位;此外惠州、珠海、中山、江门、汕头、茂名、梅州、湛江、清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其余八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突破百亿,其中汕尾以36.77亿元位于全省末位。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看,由于基数小,2017年汕尾市增速高达19.5%,为各地市之首。广州市受金融、房地产、汽车制造等行业增势显著等因素影响,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10.3%,处于较高水平。佛山、江门、东莞、清远、惠州、珠海、茂名、深圳、中山增速在6%~10%之间,其余各市增速表现疲软,其中因经济下行、压降非税收入等因素影响,当年湛江、揭阳两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负增长。从增速趋势看,由于深圳市产业税收结构相对特殊,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原营业税规模大,其受“营改增”减收影响突出,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显著放缓;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普遍出现回升。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2017年,东莞税收比率超过80%,深圳、广州、珠海、肇庆、佛山、中山、江门七市税收比率在70%~80%之间,云浮、湛江两市税收比率低于60%,处于55%~60%,其余各市均在60%~70%。总体看,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主要由税收收入构成,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普遍较上年有所提升。

从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看,珠三角地区公共财政平衡能力仍明显优于财政收入较薄弱的粤东西北地区,粤东西北地区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依赖较大。2017年由于新增地方债资金安排相应支出、上年结转支出等因素,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程度普遍所下降。当年,东莞、佛山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别为88.7%、85.4%,居于全省前二位;深穗惠三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在70%~75%,中山、江门、珠海在60%~70%之间,其余各市均低于50%,其中汕尾则以16.5%居于全省末位。

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19升2降”,其中梅州、云浮两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下降为1.2%和0.2%,惠州、中山、汕头、茂名四市收入增长较缓,增速在1%~5%之间,江门、肇庆、揭阳、汕尾四市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从规模看,当期深穗两市分别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07.16亿元、1234.24亿元,佛莞两市分别为508.53亿元和478.58亿元,惠珠中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0亿元,江门、汕头两市为173.20亿元、107.98亿元,其余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过百亿,其中汕尾市为31.52亿元,为全省最低水平,潮州为33.27亿元,仅略高于汕尾市。

2
 
下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9]

2017年,用于广东省增加建设用地供应量、用地均价上涨等,大部分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东莞因上年高基数影响,收入规模有一定回落。佛山、珠海两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相对较大,其财力对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财力状况易受土地市场行情影响,稳定性欠佳;深圳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财力贡献度最小,财力稳健。

2017年,广东省大部分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中山、江门、清远三市基金收入增幅超过200%,云浮、汕尾、梅州增幅在100%以上,深圳、潮州两市增速低于10%,仅东莞因上年基数过高影响,当年收入出现负增长。

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看,2017年深穗两市基金收入规模领先省内其他市,规模突破千亿,佛山接近千亿;珠海、中山、东莞、惠州规模超200亿元,仅潮州、阳江、河源、云浮等九市规模低于百亿,潮州政府性基金收入为25.3亿元,为各市最低。

以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由于各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普遍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7年基金收入对财力的贡献有所提升,其中汕尾[10]、肇庆、佛山三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相对较大,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95.1%、169.1%和148.0%。珠海、清远、江门三市亦超过100%,汕头、梅州、中山接近100%,由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易受土地市场行情及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上述地区综合财力稳定性受到影响;深圳市该比率为30.9%,为全省各市最低水平,地区财力最为稳健。

三、广东省及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一)广东省政府债务状况分析

2017年,由于加大新增债发行规模,广东省政府债务余额有所增长,绝对规模在各省市中排名靠前,但强劲的财力支撑下,全省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且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距财政部核定的限额仍有一定的空间,债务风险总体看可控。

为保障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城市道路和公路建设、轨道交通、保障性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管廊、一带一路、扶贫开发等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2017年广东省加大新增债券发行规模,当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即审计口径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含深圳)较2016年末增加503.09亿元至为9023.3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297.36亿元,专项债务3726.02亿元。2017年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0730.6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6476.7亿元,专项债务限额4253.9亿元。

2017年末,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位于全省31个省市降序排列第4位,较2016年提升1位,绝对规模较大。以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17年末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80倍,位列全国31个省市该指标降序排列第28位,债务负担相对较轻。

总体看,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绝对规模较大,但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础及雄厚的财政实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且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距财政部核定的限额仍有一定的空间,全省债务风险可控。

(二)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省本级,其次为东莞、惠州。从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看,2017年末肇庆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当年末债务余额超过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倍;深圳、中山、汕头政府债务偿付压力轻,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能够被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全覆盖,其余各市债务偿付压力尚可,上述比率在100%至260%之间。

从政府债务规模看,2017年末,广州政府债务规模超2196.9亿元,为全省最高,佛山政府债务规模1349.6亿元,仅次于广州;其次东莞、惠州、江门三市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分布在420亿元~610亿元之间;潮州政府债务规模为91.7亿元,为全省唯一债务规模未过百的地市,其余各地市债务规模在100~350亿元之间。以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对比,肇庆该比率最高,为310%;河源、汕尾、云浮、阳江、清远、潮州、揭阳、梅州、佛山、湛江、韶关10市该比率在200%~260%之间;中山、深圳该比率均低于100%,分别为67.8%和3.5%;其余各市该比率在100%~200%之间。

广东省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且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以及省本级。综合来看,珠海市城投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其次为广州,其余各市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且云浮、潮州无存续城投债。

从广东省存续城投债情况看,截至2018年9月末,全省城投企业债券余额合计2915.11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列中居于第10位。从省内各市城投债规模看,广州城投债余额在各市中最大,为1093.1亿元,占全省债务余额的37.5%;其次为深圳、珠海两市,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8.3%和14.3%;其余各市城投债合计占比为17.1%,省本级城投债余额为374.9亿元,占比12.9%。

以存续期内城投债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除珠海城投债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外,其余广东省内各市城投债偿付压力较轻。截至2018年9月末,珠海城投债存续余额与其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32.5%,为全省各市唯一城投债余额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城市;广州该比率为71.1%,潮州、云浮两市无存续城投债,其余各市该比率均小于50%,其中东莞该比率仅为1.69%,在有存续城投债的各地市中最低。

从广东省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情况来看[11],广东省全省城投企业2017年末带息债务合计1.45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列中排名第六位,广东省城投企业2017年末带息债务是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29倍,该指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位列31个省市降序排列第27位。从省内各市看,广东省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珠海,上述三市城投企业2017年末带息债务占比分别为34.4%、22.2%和9.1%,其余各市合计占比为7.7%;此外省本级城投企业2017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占比为26.7%。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对比,珠海、广州城投企业2017年末带息债务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2倍和3. 3倍,在省内各市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余各市该指标值均小于1.0倍,其中惠州为0.12倍,居于各市最低水平;云浮、潮州无存续城投债。


[1]本报告中,财政收入合计=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政府性基金预算总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计。

[2]税收比率=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

[3]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

[4]西藏自治区2016年税收占比数据缺失。

[5]广州市2017年统计公报未披露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具体数额,本报告中以当年城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加权计算。

[6]汕头、潮州两市2017进出口总额增速(以美元计价)分别为3.3%、2.6%。

[7]本报告中,财政收入增速是以当年数与上年数绝对数计算而得,不考虑核实口径调整等因素,下同。

[8]根据湛江市2017年决算,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5.0亿元,但根据审计署《2018年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湛江市2017年财政收入存在虚增情况,本报告分析时已将虚增数额进行扣减。2017年汕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亦存在虚增情况,本报告中已作调整。

[9]因缺乏数据,本报告该部分分析未含肇庆市2016年数据。

[10]上级补助收入对汕尾市地方综合财力的贡献度最大,2017年收到上级补助收入合计147.7亿元。

[11]本报告中在分析城投企业有息债务时,仅包括有存续债券的城投企业。



返回首页

相关

财富热线  4000-880-515
姓名
电话
提交咨询

X

请留下您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姓名
电话

或直接拨打
4000-8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