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全国免费热线

4000-880-515

首页> 会员特权 >

返回首页【区域研究】浙江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8)

2019-04-11  润石财富


经济实力:浙江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具有接轨上海的区位优势,全省产业基础良好,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区域内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了块状特色产业优势。2017年,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8万亿元,继续位列全国第四,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国水平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1倍和1.86倍;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出口和进口额增速分列沿海主要省市第二和第一位,总体看保持了经济、富民与贸易大省的地位。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万亿元,同比增长7.5%,经济增长尚属平稳。但全省经济发展动能处于调整期,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8.6%和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0.6%和9.7%,同比均有所放缓,进出口增速分别为15.3%和12.5%,同比前增后减。

浙江省信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省内山海资源较为丰富,对海洋经济的推动及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有助于促进区域均衡化发展。具体看下辖地级市,杭州市和宁波市在全省的经济领先地位较为稳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26万亿元和9846.90亿元,经济总量合计占各地级市合计的43.12%。两地产业转型步伐相对较快,2017年以来杭州市信息经济业绩突出,宁波市进出口增长亮眼,但两者投资增速放缓较为显著,2017年是各地级市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个位数的城市。温州市、绍兴市、台州市等仍为制造业强市,经济水平在省内排名中上游,但经济增速提升有所承压;嘉兴市、湖州市经济呈现较快发展势头;金华市区块产业布局相对单一,经济增速呈下滑趋势;衢州市、丽水市和舟山市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但现阶段经济体量相对有限,核心产业有待持续扶持,经济增速存在波动。

财政实力:浙江省较为注重财政收入质量,税收比率处于全国较优水平,且近两年土地市场景气度总体较高,综合财力持续提升。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5804.38亿元和5504.62亿元,分别增长10.3%和13.1%,税收比率均处于85%以上。同期,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6593.00亿元和6277.1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8.9%和50.8%。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杭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依然保持了突出的规模及质量优势,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567.42亿元和1514.8亿元;嘉兴市在收入增速及税收占比方面的表现优异,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增速分别为14.4%和23.6%,位列全省第一和第二,2017年以92.83%的税收比率超越杭州位列第一。衢州、丽水、舟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水平及质量相对偏低,2017年收入增速及税收比率指标表现较2016年略有弱化。

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各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总体呈现高速增长状态,其已成为各地财力的重要构成。杭州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优势依然最为显著,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为2158.81亿元,位列规模第一。宁波市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小幅负增长,但2018年以来增长有望提速。温州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财力的贡献度最高,此外衢州市、湖州市和嘉兴市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财力的贡献也提升至较高水平,2017年四者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均在150%以上。

债务状况:政府债务方面,2017年末浙江省(不含宁波)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7695.5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10.03%,其中一般债务4178.46亿元、专项债务3517.08亿元。浙江省政府债务管理日益规范,2017年末存量债务置换已经完成。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将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增量,考虑到新增债务严格执行限额管理,同时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深化推行,相关项目收益可为偿债资金提供保障,加之良好的产业及财力基础,浙江省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浙江省各地级市政府债务管理严格遵循限额原则,其中宁波市2017年末未使用债务限额比例相对较高,其余地区未使用债务限额有限。省内各地级市城投平台在债券发行领域较为活跃,尤以杭州、绍兴、宁波、嘉兴等地为代表。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城投债发行额分别为1325.70亿元和1436.30亿元,全国规模排名分列第三和第二,同比增幅分别为11.95%和46.94%。其中,绍兴和温州城投债发行有所放缓,而金华(义乌)、杭州、宁波等地城投债发行明显加快。包括债券在内,各地级市平台带息债务情况存在较明显的分化,其中绍兴、湖州、舟山的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一、浙江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浙江省经济实力分析

浙江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具有接轨上海的区位优势,全省产业基础良好,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区域内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了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同时,浙江省信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外,省内山海资源较为丰富,对海洋经济的推动及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有助于促进区域均衡化发展。2017年至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增长,保持了经济、富民与贸易大省的地位,但投资增速呈放缓趋势,消费增速小幅回落,进出口增速存在一定波动。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和福建接壤,全省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虽然是我国陆域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但浙江省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7年全省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增长,保持了经济与富民大省的地位。2017年,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8万亿元,仍然位列全国[1]第四,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国水平0.9个百分点,并较2016年(7.5%)略有上升;人均GDP为9.21万元,为全国水平的1.54倍,居北京、上海、天津、江苏之后,位列全国第五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13万元和2.50万元,分别是全国水平的1.41倍和1.86倍,分别位列全国第三和第二位。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万亿元,同比增长7.5%,经济增长尚属平稳。

从产业布局看,浙江省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民营经济活跃,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省上榜数为120家,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力量,经过多年发展,全省已形成发展成熟的特色区域经济、数量众多的规模性专业市场,涉及制造、加工、建筑、运输、养殖、纺织、工贸、服务等多个领域,如海宁皮革服装、诸暨珍珠、嵊州领带、乐清低压电器和永康五金制品等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同时该类细分产品也占有较高的国内市场份额。运作模式方面,浙江省主要发展以消费品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为特色、生产资料市场为后续、其他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商品交易网络,多年来同样取得了显著的交易业绩,形成了很强的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纺织服装、化工和装备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依然为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电器、服装、五金等商品消费需求下滑,实体商品交易市场运营受网络冲击等挑战。为此,浙江省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2014年明确把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2017年文化产业被新增列入浙江省重点发展产业。2017年浙江省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约为1.25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约为2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7.1%。其中,信息经济的发展速度较为亮眼,尤以杭州等城市为代表。2017年浙江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53亿元,同比增长16.7%,占GDP的比重为9.4%,占比较2016年进一步提高1个百分点。

此外,近年来在“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导下,浙江省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宁波-舟山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开展深度合作,已初步构筑起以宁波和舟山为中心、杭嘉温台为两翼发展格局。2017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预计数为7600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4.7%。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自2014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浙江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25万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73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16年的4.2:44.8:51.0调整为3.9:43.4:52.7,三产比重进一步提高1.7个百分点。2017年,浙江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2016年回升1.2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较2016年下滑0.6个百分点,三产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较2016年下降5.9个百分点至57.0%,但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233.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69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16万亿元,同比增长8.0%,二、三产增速较2017年同期分别放缓0.1和1.3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在工业方面,2017年浙江省新旧动能共同提速,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当年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较2016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十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4.5%,较2016年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高技术、信息经济、健康、节能环保等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6.4%、14.1%、13.3%和11.4%,分别较2016年提高3.2、0.5、4.4和4.0个百分点,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6、0.5和1.1个百分点。2017年,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9.1%、26.5%和42.3%,比重分别较2016年提高0.7、1.0和1.1个百分点,同时,上述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2.8%、12.2%和11.2%;同年,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0%,比重较2016年下降1.0个百分点,其增速为5.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百分点。

在服务业方面,以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络约车、在线教育及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相继涌现及成熟,提升了消费便利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服务业的发展。2017年浙江省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增速略有放缓。当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为2.7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2.7%;同比增速为8.8%,较2016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旅游、文化及金融产业增加值增速在10%左右。此外,房地产市场方面,2017年浙江省房地产销售增速较2016年明显放缓,但仍处于高速增长区间,房地产投资增速较2016年进一步提升。当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9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1%,增速较2016年下降33.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较2016年下降2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8227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较2016年提升5.1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看,2017年浙江省投资及消费增速有不同程度放缓,进出口增速实现较大幅度提升。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消费及进出口增速也有所回落。

2017年浙江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较2016年下降2.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当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均有较明显地下降,分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出现较明显地下降。2017年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较2016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网络零售额为1.33万亿元,同比增长29.4%,增速较2016年下降6个百分点。从主要限额以上消费品类别看,当年汽车类消费增速基本平稳,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速有所回升,而食品、饮料、烟酒类消费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从居民消费支出看,当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仍有提升,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有所下滑。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2017年同期下滑2.7个百分点至6.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2017年同期下滑0.9个百分点至9.7%。

对外经济方面,浙江省通过加快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等举措进一步巩固贸易大省的地位。2017年全省对外贸易继上年后继续回暖,出口及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2017年浙江省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较2016年提升1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在沿海主要省市[2]中列第二位;进口0.62万亿元,同比增长35.6%,增速列沿海主要省市第一位。但考虑到2017年浙江省对外贸易增长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美欧出口的较快增长及对“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出口的增长,且同期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贸易摩擦涉案金额大幅增长,中短期内浙江省所处外贸环境仍存在一定变动因素。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进出口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依然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保持相对优势,当期全省进出口总额2.11万亿元,增速较2017年同期下滑3.4个百分点至12.5%。

(二)浙江省财政实力分析

浙江省产业基础良好,较为注重财政收入质量,税收比率处于全国较优水平,加之近两年土地市场景气度总体较高,综合财力持续提升。2017年至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保持显著增幅,同时地方政府债券收入成为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良好的产业基础为依托,浙江省综合财力位于全国前列。2017年全省综合财力为1.60万亿元,同比增长29.64%。其中,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为稳定,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大幅扩张,成为当年综合财力实现较大增幅的主要推动因素。

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近三年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税收比率在85%以上,收入持续性和质量较好。2017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804.38亿元,较2016年增长10.3%[3],其中税收收入为4940.74亿元,税收比率为85.12%,在全国31个省市中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数据,2017年浙江省主要税种实现不同幅度增长。其中,增值税是最主要税种,2017年为2193.60亿元,同比增长7.5%,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4.40%。此外,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和契税也是相对主要税种,2017年以上四者分别为821.19亿元、395.24亿元、195.35亿元和381.59亿元,个人所得税及契税继续保持较显著的增幅,2017年分别为24.6%和25.2%,企业所得税增幅较2016年提升10.1个百分点至16.5%,房产税增幅较2016年提升2.2个百分点至4.6%。2017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7530.32亿元,同比增长8.6%[4],当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77.08%,较2016年提升1.06个百分点。在支出结构方面,2017年浙江省刚性支出[5]占比54.84%,民生支出[6]占比39.65%。从主要支出科目看,仅交通运输支出呈现负增长,当年增速为-23.4%,公共安全、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速为个位数,分别为6.4%和8.7%,其余主要领域支出呈两位增长,其中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支出增速在20%以上,分别为25.3%、23.3%和22.9%。

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504.62亿元,增长13.1%[7],其中税收收入4725.58亿元,占比处于85.85%的较优水平。当期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6337.8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86.85%,优于2017年全年水平。

浙江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受房地产及土地市场景气度等因素影响较大。2017年以来浙江省土地出让市场继上年显著回暖后仍保持较高热度。2017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68.9%[8]至6593.00亿元。同年,政府性基金支出相应增长,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617.46亿元,增长78.0%[9]。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6277.16亿元,增长50.8%[10],同期政府性基金支出6577.33亿元,增长68.2%,收支增量同样主要来自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相应安排的支出。

从浙江省省级财力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贡献占主导地位,较之全省财力结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贡献度相对较低。2017年受“营改增”及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等因素影响,浙江省省级财力规模及结构均有一定变化。其中,税收收入随主要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减少而有所减少,非税收入随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大幅增长而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出现较明显降幅。虽然省级财力占全省财力的比重相对较低,且绝对规模存在一定变动,但考虑“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省级政府财力的调配范围,且省级负责确定税收分成比例及转移支付分配政策,省级实际具有较强的财力调配能力。

2017年浙江省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83亿元,增长5.5%,其中税收收入192.09亿元,下降5.8%,非税收入131.74亿元,增长27.7%;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0.14亿元,增长5.4%。此外,2017年浙江省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564.95亿元(新增债券299.00亿元和置换债券265.95亿元),成为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的主要来源,同年债务转贷支出545.36亿元。主要受按规定将部分非税收入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影响,2017年浙江省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有所下降,为64.55亿元,降幅为19.7%[11];同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1.55亿元,增长172.5%,增量主要来自交通运输支出,主要系新增债务支出的影响。此外,2017年浙江省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为994.33亿元(新增债券452.00亿元和置换债券542.33亿元),成为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的主要来源,同年债务转贷支出908.43亿元(新增债券366.10亿元和置换债券542.33亿元)。

二、下辖各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浙江省下辖杭州、宁波、舟山、绍兴、嘉兴、湖州、金华、台州、衢州、丽水、温州11个地级市。根据《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未来浙江省城镇格局分为“三群四区七核五级”:杭州湾、温台沿海、浙中三个城市群;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个都市区;嘉兴、湖州、绍兴、衢州、舟山、台州、丽水为“七核”。浙江城镇将分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省域中心城市(嘉兴、台州、湖州、绍兴、衢州、舟山、丽水)、县(市)域中心城市(60个左右)、中心镇(200个左右)和一般镇(400个左右)五个等级。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浙江省提出加快构建以四大都市区为主体、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舟山聚焦国家海洋战略;衢州、丽水聚焦绿水青山战略;湖州、嘉兴、绍兴、台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聚焦功能均衡,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居、宜业、宜游并重。

(一)下辖各市经济实力分析

杭州市和宁波市在全省的经济领先地位较为稳固,两地产业转型步伐相对较快,2017年以来杭州市信息经济业绩突出,宁波市进出口增长亮眼,但两者投资增速放缓较为显著。温州市、绍兴市、台州市等仍为制造业强市,经济水平在省内排名中上游,但经济增速提升有所承压;嘉兴市、湖州市经济呈现较快发展势头;金华市区块产业布局相对单一,经济增速呈下滑趋势;衢州市、丽水市和舟山市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但现阶段经济体量相对有限,核心产业有待持续扶持,经济增速存在波动。

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因浙江省内各地级市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导向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分化。从十三五规划划分的区域格局看,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现代都市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领先,除金华排名中游;生态功能区中绍兴、嘉兴、台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靠前,湖州、衢州、丽水相对靠后;海洋经济区舟山市目前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但得益于地缘优势和国家政策扶持,发展潜力大。从2017年浙江省各地级市经济总量及其占全省的比重看,各地级市经济总量可分为三个梯队,其中,省会城市杭州和计划单列市宁波为第一梯队;传统制造业较强的温州、绍兴、台州、嘉兴、金华五市为第二梯队;湖州、衢州、丽水和舟山四市为第三梯队。

从2017年的情况看,浙江省各地级市的经济总量排序除丽水市以微弱优势超越舟山市外,其余较2016年无变化。杭州和宁波两市的经济总量仍在全省各市中占有绝对领先地位,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26万亿元和9846.90亿元,经济总量合计占各地级市合计的43.12%。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信息经济发展业绩突出,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2017年全市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3216亿元,增长21.8%,占GDP的比重为25.6%,其中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1316亿元,增长36.6%,连续七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当年杭州市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利润总额占全省总量的比重达76.9%。经济总量位于第二梯队的五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经济总量合计占各地级市合计的44.61%。其中温州市及绍兴市相对领先,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453.20亿元和5108.00亿元,其余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处于3000亿元和5000亿元之间,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台州市、嘉兴市、金华市。经济总量排名靠后的地级市为湖州、衢州、丽水和舟山四市,其中湖州市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476.10亿元,较显著领先于其余三市,其余三市地区生产总值较为相近,处于1200亿元左右,其中2017年丽水市以79.20亿元的优势反超舟山市。

从经济增速来看,浙江省下辖各市基本处于中速增长区间。2017年舟山市经济增速虽同比有所下滑,但仍以8.8%的水平位列首位,金华市以6.5%的经济增速位列末位;包括金华在内,衢州、绍兴、丽水三市增速同在全省平均水平(7.6%)之下。从经济增速变动看,近三年杭州市经济增速呈相对显著的放缓趋势,舟山市和绍兴市经济增速则存在较大波动,其余各市增速变动相对平稳。具体来看,2017年舟山市、杭州市、金华市、丽水市增速较2016年有所放缓,放缓程度分别为2.5、1.5、1.0和0.3个百分点;温州市经济增速维持2016年水平;其余各市经济增速均有所提升,其中绍兴市经济增速增幅最为显著,由2016年的5.5%增至2017年的7.1%,湖州市、嘉兴市、宁波市经济增速增幅相对显著,2017年分别较2016年提升1.0、0.8和0.7个百分点。

从人均指标来看,杭州市及宁波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领先,2017年分别为13.46万元和12.40万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21万元;舟山市人均指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领先优势较以前年度有所缩减,2017年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48万元,与绍兴市的10.22万元相近;嘉兴市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40万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各地级市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温州市、丽水市和衢州市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水平的差距较为显著,分别低于全省水平3.28万元、3.24万元和2.86万元。

从三大需求看,除杭州及宁波外,2017年其余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仍实现了两位数的较高速增长;各地级市消费亦实现较高速增长,且增速相近,处于11%左右;各地级市进出口增速存在较大差异,但仅丽水市2017年进出口总额呈现负增长。

具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7年杭州市和宁波市分别以5857.00亿元和5009.60亿元的投资额位居规模第一及第二位,但当年杭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宁波市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10.6%的较快速增长,但工业投资出现负增长,两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降至1.4%和3.5%,是各地级市中增速仅为个位数的城市。温州市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78.50亿元,规模位居第三,增速为11.90%,增速排名为第四,次于台州、舟山和湖州。台州市201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8.26亿元,规模居省内中游,增速为15.5%,较2016年的13.9%进一步提升1.6个百分点,在各地级市中位列第一。湖州市、舟山市、衢州市、丽水市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居各地级市末四位,但舟山市和湖州市的投资增速较快,当年分别以15.0%和13.7%的水平分列省内第二和第三。

在房地产投资方面,近三年浙江省地级市房地产投资增速总体呈回升态势,2016年浙江省绝大多数地级市房地产投资扭转了2015年负增长的局面,2017年除金华市、温州市和杭州市增速放缓外,其余地级市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提升。嘉兴市的增速增长最为显著,而舟山市、金华市、湖州市和温州市房地产投资增速存在较大波动,其中金华市2017年转为全省唯一负增长状态的城市。具体来看,2017年杭州市房地产投资规模显著领先于其他地级市,为2606.41亿元,但增速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同比增长4.9%,仅高于当年房地产投资负增长的金华市(-9.1%)。2017年宁波市和温州市房地产投资规模分别为1374.5亿元和1024.2亿元,分列省内第二和第三位,同比增速分别为8.2%和13.5%。其余地级市房地产投资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其中嘉兴市2017年完成房地产投资723.8亿元,同比增幅达51.3%,是全省增速最高的城市,舟山市和衢州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较小,分别处于省内倒数第三和第一位,但2017年增速在20%以上,与嘉兴市同列全省前三,其中舟山市扭转了2016年房地产负增长的局面,而衢州市已连续两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

消费方面,2017年浙江省各地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保持增长,但除丽水、宁波当年增速同比略有提升及杭州市增速维持外,其余地级市增速较2016年小幅放缓。具体来看,2017年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规模前三,分别为5717.00亿元、4047.80亿元和3324.30亿元,衢州市、丽水市和舟山市居规模末三位,分别为677.89亿元、635.96亿元和505.70亿元。各地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为相近,其中衢州市和丽水市以11.3%的水平位居第一,嘉兴市以10.3%的水平排名最末,丽水市和宁波市2017年增速分别较2016年提升0.3和0.1个百分点,是增速得以提升的两个城市,温州市2017年增速较2016年缩窄1.7个百分点,是当年增速放缓最显著的城市。

进出口方面,2017年浙江省地级市外贸业绩呈现回升态势,除丽水市外,其余地级市当年进出口额均呈正增长,且同比增速较2016年有不同程度提升。具体来看,宁波市凭借港口等优势以7600.13亿元的规模位列全省第一,继续显著领先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杭州市(5085.00亿元)和金华市(3404.90亿元),受益于对中东欧市场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等因素,2017年宁波市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1.3%,增速列全省第二。2017年嘉兴市、绍兴市、台州市、温州市进出口总额分列全省第四至第七位,在1000-3000亿元,同比增幅均较2016年有所提升,提升幅度在10个百分点以上。舟山市、湖州市、衢州市和丽水市的进出口总额均不超过1000亿元,列全省末四位,但其中衢州市增速较快,2017年达29.3%,列全省第一,而丽水市进出口增长不尽理想,2017年为-1.4%,是全省唯一进出口额下降的城市。

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各地级市经济总量序列总体稳定,变化主要为嘉兴市经济总量以30.2亿元的优势超越台州市,规模排名较2017年上升1位至全省第五。增速方面,湖州市以8.6%的水平跃居第一,台州市、丽水市、温州市当期GDP同比增速也相对领先,处于8%及以上。舟山市经济增速放缓相对显著,较2017年同期下滑2.2个百分点至7.2%。此外,宁波市及金华市经济增速亦进一步放缓,2018年前三季度分别为7.1%和5.3%,列全省末两位,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1.2和1.4个百分点。

(二)下辖各市财政实力分析

1
 
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2017年浙江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保持增长,但多地增速有所放缓,各地税收比率仍处于较优水平。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及质量总体能够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其中,2017年杭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依然保持了突出的规模及质量优势,嘉兴市在收入增速及税收占比方面的表现较为优异,衢州、丽水、舟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水平及质量相对偏低,2017年增速及税收比率指标表现较2016年略有弱化。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浙江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存在分化。2017年,杭州市和宁波市依然具有规模优势,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567.42亿元和1245.29亿元,显著领先于其他地级市,分列第一和第二位;温州市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65.40亿元,位列第三;嘉兴市财政收入增长表现较好,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43.79亿元,规模排名较2016年上升一位,超越绍兴市位列第四,同时绍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步入400亿元以上区间,列第五位;台州市、金华市和湖州市分列第六至第八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200-400亿元区间;舟山市、丽水市和衢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对有限,2017年在100-130亿元区间,其中丽水市和衢州市财力较为相近,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12.91亿元和111.28亿元,舟山市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25.76亿元,规模名次优于其GDP排名。

从一般公共预算增速[12]来看,2017年浙江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保持增长,但除嘉兴市、绍兴市、湖州市和宁波市外,其余地级市增速低于2016年水平。2017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前六名的地级市均实现两位增长,其中嘉兴市以14.4%的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湖州市以12.42%的水平次之,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的增速较为相近,在11.3%-11.8%区间,绍兴市增速为10.53%。温州市、金华市及舟山市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低,分别为5.80%、5.79%和4.52%,位于各市末三位。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2017年浙江省下辖各市总体继续保持较高的财政收入质量,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处于75%以上,但该比率排名较2016年有一定变化。其中嘉兴市以92.83%的水平超越杭州位列第一,杭州市以90.41%的水平位列第二;湖州市税收比率为85.27%,排名由2016年的第三降至第五;相应地,金华市和台州市税收比率排名分别超越湖州市位列第三和第四,两者水平较为接近,分别为86.79%和86.67%;丽水市和舟山市税收比率降至80%以下,舟山市以76.16%的水平居于最末。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覆盖程度看,2017年浙江省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差异明显,杭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最高,为101.72%;绍兴市、嘉兴市和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高,处于88%-92%之间;其他各市低于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其支出的覆盖能力相对欠佳,主要依靠上级补助收入等弥补,其中舟山、衢州、丽水三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最低,分别为48.63%、37.04%和29.82%。

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杭州市及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514.8亿元和1181.0亿元,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衢州市和丽水市分别以104.8亿元和101.1亿元的收入规模列末两位。同期,浙江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嘉兴市、湖州市和丽水市当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处于20%以上,湖州市以25.9%的水平列增速第一,宁波市增速相对偏低,为11.6%,但也处于两位增长区间。

2
 
下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

2017年,除宁波市外,浙江省其余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其已成为各地财力的重要构成。杭州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优势依然最为显著,温州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财力的贡献度最高,此外衢州市、湖州市和嘉兴市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财力的贡献也提升至较高水平。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各地土地成交市场总体仍处于较高热度,但预计后续相关收入的高增速状态将有所弱化。

2017年浙江省绝大多数地级市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其已成为各地财力的重要构成。从绝对规模看,杭州市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为2158.81亿元,位列第一,规模显著大于其余地区;温州市、宁波市和嘉兴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列二至四名,2017年分别为940.40亿元、748.31亿元和693.76亿元;衢州市、丽水市和舟山市分列末三位,收入规模在100-200亿元区间,其中舟山市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最少,为129.44亿元。从相对规模看,以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为参考指标,2016年仅温州市该比率超过100%,而2017年仅宁波市、绍兴市和台州市该比率处于100%以下,温州市以202.06%的水平继续位列第一,衢州市、湖州市和嘉兴市政府性基金对财力的贡献也较高,2017年该比率在150%以上,宁波市该比率最低,2017年为60.09%。

从增速看,除宁波市小幅下滑外,2017年浙江省其余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其中,湖州市和嘉兴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幅超过100%,分别为190.41%和126.32%,温州市、台州市、舟山市、衢州市和金华市增速也也较为显著,处于90%以上。绍兴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为54.43%,是正增长城市中增幅最小的地区,而宁波市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减少3.40%。

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情况看,浙江省各地级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基本能够对相应支出形成良好覆盖。2017年湖州市、丽水市、宁波市、金华市和嘉兴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超过100%,衢州市该比率分别为89.34%,处于全省末位,其余地区该比率处于90%-100%区间。

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各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未完全披露,但根据中指指数数据,当期土地出让金仍维持高位,但高速增长态势有所放缓。较之2017年前三季度,除衢州和温州外,其余地级市土地出让金仍呈不同幅度增长。具体来看,当期杭州市土地出让金为2327.31亿元,是省内出让金规模最大的城市,宁波市为835.95亿元,位列第二,嘉兴市和湖州市分别以615.80亿元和518.76亿元的规模列第三至四位,舟山市土地出让金规模最小,为106.09亿元。从増势判断,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高速增长的嘉兴市2018年前三季度的土地出让金同比增幅降至个位数,温州市和衢州市土地出让金出现缩减趋势,而湖州市、金华市、台州市土地出让金依然保持较大增幅,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呈负增长的宁波市土地出让金增长有望提速。但考虑到2018年下半年以来房企融资环境趋紧及在政府隐性债务清查背景下棚改的推进及融资政策存在调整可能,未来土地市场行情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三、浙江省及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一)浙江省政府债务状况分析

浙江省政府债务管理日益规范,2017年末存量债务置换已经完成。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将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增量,考虑到新增债务严格执行限额管理,同时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深化推行,相关项目收益可为偿债资金提供保障,加之良好的产业及财力基础,浙江省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由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设施、保障性住房和农林水务等方面的投入,浙江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性债务。但随着债务管理的规范,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债务增速得到有效控制,或有债务得到较大力度的清理。截至2017年末,浙江省(不含宁波)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7695.5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10.03%,其中一般债务4178.46亿元、专项债务3517.08亿元;或有债务余额为1572.8亿元,较2016年末减少32.59%;浙江省(含宁波)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9239.09亿元,低于当年全省债务限额10488.40亿元。

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17年末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含宁波)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含宁波)的1.69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升序排列第13位。2017年,浙江省(不含宁波)一般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含宁波)的比率为0.92,专项债务(不含宁波)余额与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宁波)的比率为0.60,相关财政收入规模可对预算内债务形成覆盖。

2017年浙江省(不含宁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559.2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751.00亿元、置换债券808.28亿元。截至2017年末,浙江省(不含宁波)地方政府债务中政府债券(含财政部代发、自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7684.1亿元,外债和国债转贷合计11.4亿元,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已经完成。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浙江省2018年省级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财政部核定浙江省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1589.4亿元,较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101亿元,其中由浙江省政府及宁波市政府负责举借的新增债务分别为1011亿元和90亿元。按此计算,2018年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2.1%,低于警戒线(100%)。

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省(不含宁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07.9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011亿元、置换债券288.7亿元、再融资债券108.28亿元,9月末浙江省地方政府债券(含财政部代发、自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8899.35亿元,当年新增债券额度已使用完毕。

浙江省具有良好的产业及财力基础,全省存量债务置换已经完成,新增债券将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增量,且新增债务严格遵循限额管理原则,加之土地储备、收费公路等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深化推行,相关项目收益可为偿债资金提供保障,浙江省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二)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2017年浙江省各地级市严格遵循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原则,其中宁波市未使用债务限额比例相对较高,其余地区未使用债务限额有限。总体看,杭州市和宁波市财力较强,亦执行较为严格的债务管理及化解措施,债务风险可控;嘉兴市、绍兴市和台州市已积累一定的政府债务负担,其中嘉兴市得益于财力的快速增长,当年债务与财力相对指标有所优化;金华市现阶段政府债务负担尚可,但2017年增长较快;湖州市、舟山市和衢州市政府债务压力相对较大。

浙江省各地级市相关债务数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信息披露口径不尽一致,本报告以尽可能统一口径的数据进行分析,但不排除相关指标计算及可比性仍存在一定瑕疵[16]。从全市政府债务规模看,杭州市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超过2000亿元,规模最大,宁波市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1543.55亿元,规模次之,衢州市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277.82亿元,规模处于相对较小的范围。以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进行比较,湖州市、舟山市和衢州市该比率较高,超过200%;嘉兴市、绍兴市、台州市和金华市该比率次之,处于150%-200%区间,其中前三者的水平较为接近,为180%左右,金华市该比率相对较低,为165.61%;杭州市和宁波市该比率处于120%-135%区间,其中宁波市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政府债务的覆盖程度为80.68%,为各市最好水平。从全市政府债务变动情况来看,2017年末湖州市政府债务较2016年末减少5.82亿元,是唯一政府债务减少的地区;台州市、金华市和宁波市2017年末政府债务较2016年末的增幅在10%以上,属于增长相对显著的地区。从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情况来看,各地级市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均低于限额,其中宁波市债务余额低于限额403.45亿元,占2017年末其政府债务限额的20.72%,是各地级市中未使用债务限额比例最高的地区,其余地级市该比例在1%以内。

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一般债务的覆盖情况来看,温州市[17]、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和嘉兴市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年末一般债务的比率在100%以上,而台州市、舟山市、衢州市和湖州市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能对一般债务形成完全覆盖,其中湖州市该比率为0.46,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以政府性基金收入对专项债务的覆盖情况来看,2017年各地级市土地出让市场普遍处于较高热度,除绍兴市、舟山市和丽水市外,其余地区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与年末专项债务余额的比率在100%以上。其中,湖州市和温州市[18]该比率超过200%,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丽水市[19]、绍兴市和舟山市该比率相对较低,分别为0.95、0.91和0.85。

从市(本)级政府债务规模看,2017年末杭州市和宁波市仍居前二,2017年末两者市级[20]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604.12亿元和601.66亿元;温州市区政府债务规模相对较大,2017年末余额为486.35亿元;嘉兴市和湖州市本级政府债务在200亿元以上;其余地级市本级政府债务规模在200亿元以下,衢州市本级政府债务规模最小,2017年末为75.39亿元。以2017年末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与2017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为参考,温州市和宁波市该比率相对较高,超过400%;台州市次之,在300%以上;舟山市、丽水市、杭州市和湖州市该比率较为相近,处于250%-300%;嘉兴市和绍兴市该比率略超200%;衢州市和金华市该比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96.94%和181.75%%。

浙江省城投债发行规模位于全国前列,各地级市城投平台在债券发行领域较为活跃,尤以杭州、绍兴、宁波、嘉兴等地为代表。2017年以来,绍兴和温州城投债发行有所放缓,而金华(义乌)、杭州、宁波等地城投债发行明显加快。包括债券在内,各地级市平台带息债务情况存在较明显的分化,其中绍兴、湖州、舟山的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属城投债发行较为活跃的地区,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城投债发行额分别为1325.70亿元和1436.30亿元,在全国各省市发行规模降序排列中分别列第三和第二,分别同比增长11.95%和46.94%。

从各地级市情况看,2017年绍兴市城投债发行额同比减少17.77%至305亿元,但其规模在省内仍然排名第一;杭州市城投债发行节奏有所加快,当年发行额同比增长21.27%至230.9亿元,规模列全省第二;金华、湖州、宁波及嘉兴四市城投债发行规模也相对较大,2017年在100-200亿元区间,其中金华(义乌)发行额同比增长80.4%,而其余三市发行额则不同程度下降;舟山、温州及台州三市城投债发行规模亦有所下滑,发行规模在40-75亿元区间;丽水和衢州公开发债城投企业数量有限,城投债发行规模总体较小,2017年在20亿元以下。2018年前三季度,绍兴市城投债发行额继续同比下滑,发行规模排名降至省内第四,杭州、金华(义乌)及宁波城投债发行额同比增幅均在70%以上,依次成为省内城投债发行额排名前三的城市,发行额分别为331.6亿元、228.5亿元(其中义乌市210亿元)和202.2亿元;此外,嘉兴市、台州市城投债发行力度亦显著提升,当期前者发行额同比增长89.77%至163.2亿元、排名第五,后者发行额同比增长267.5%至73.5亿元,排名第七;湖州、舟山、温州发行规模基本维持上年同期水平。

从浙江省存续期内城投债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9月末,浙江省平台(含省级)债券余额合计5134.16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名中居第二位,较2017年9月末排名超越湖南省,仍次于江苏省。其中,绍兴市和杭州市城投平台债券存量最高,两者分别为1022.62亿元和884.00亿元,合计占全省城投平台(含省级)债券余额的37.14%;宁波市和嘉兴市存量城投债规模也相对较大,2018年9月末分别为695.90亿元和577.30亿元,合计占全省城投平台(含省级)债券余额的24.80%;其余地级市存量城投债占比在10%以下,丽水市和衢州市存量城投债余额较小,同期末仅为42.80亿元和41.00亿元。

以存续期内城投债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浙江省内大部分地区城投债偿付压力尚可,绍兴市和湖州市城投债偿付压力相对较大,上述两地2018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余额对当地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2.37和2.16;此外,舟山、嘉兴两市的该比率也超过1,处于1.3-1.5区间;其余地级市该比重小于1,其中丽水和衢州该比率相对较低,分别为0.38和0.37。

从浙江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末,浙江省城投平台[22]带息债务合计1.98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名中居第三位,较2016年末超越天津市和四川省,仍次于江苏省和北京市。2017年末浙江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是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41倍,该指标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位列31个省市降序排列第18位。从各地级市看,浙江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主要分布于宁波市、绍兴市和杭州市,2017年末以上三市的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占比分别为18.71%、18.23%和18.08%,其余地级市占比在10%以下。绍兴市及湖州市的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负担最重,2017年末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分别为3608.57亿元和1913.32亿元,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36倍和8.06倍,是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的4.59倍和2.87倍,该指标列全省降序排列第一和第二位;舟山市、嘉兴市及宁波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负担也相对较重,2017年末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5.41、3.12和2.97,列全省第三至五名,三地2017年末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分别是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的1.97倍、1.71倍和2.40倍;衢州市和丽水市城投带息债务负担相对较轻,2017年末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63和0.70。


 

[1] 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下同。

[2] 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福建,下同。

[3] 数据来自《关于浙江省2017年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4] 数据来自《关于浙江省2017年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5] 刚性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及公共安全支出。

[6] 民生支出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住房保障。

[7] 数据来自浙江省财政厅网站《浙江省2018年1至9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8] 数据来自《关于浙江省2017年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9] 数据来自《关于浙江省2017年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10] 数据来自浙江省财政厅网站《浙江省2018年1至9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1] 数据来自《关于浙江省2017年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12] 该部分内容中2017年及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以当年及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绝对数计算而得,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同。

[13] 未含绍兴市。

[14] 图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列示,相关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作相应扣除。

[15] 图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列示,相关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作相应扣除。

[16] 在该部分分析中,温州市及丽水市2017年末全口径政府债务余额及限额未得;杭州市、衢州市、绍兴市、宁波市2017年末市本级政府债务采用市级口径,温州市2017年末市本级债务采用市区口径,嘉兴市2017年末市本级债务采用大本级口径。该部分所涉数据对比及排序为在已获数据的样本中的比较。

[17] 温州市区。

[18] 温州市区。

[19] 全市口径债务数据未得,相关债务及财政收入以市本级口径计算。

[20] 杭州市级包括市本级、杭州经开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宁波市级包括市本级及相关园区。

[21] 此处不包括省本级城投债券余额。

[22] 样本口径为2018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含省级平台。


返回首页

相关

财富热线  4000-880-515
姓名
电话
提交咨询

X

请留下您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姓名
电话

或直接拨打
4000-880-515